本报讯(通讯员李静)思茅区充分发挥生态、文化及产业资源优势,立足于普洱茶文化、茶马古道、特色古建筑、民族节庆文化、特色饮食文化、民俗文化、传统工艺、历史遗迹等文化资源,亮出文化品牌,为全区旅游业发展增辉添彩。
思茅区以绝版木刻、民族歌舞、民族服饰、民族手工艺等具有代表性的本土艺术为依托,建设普洱艺术家创作基地及旅游纪念品展示地;以汇源果汁入驻为契机,开发普洱特产水果,打造绿色、健康的特色水果系列休闲食品;发挥普洱茶原产地、普洱茶交易中心等资源优势,开发普洱茶系列产品;依托“中国咖啡之都”品牌,借助普洱咖啡交易中心这一平台,开发普洱生态咖啡产品;建设石斛、茯苓等现代医药规模化产业基地,开发生物药及保健品等特色产品;以特色饮食文化端午食百草根、“赶马锅头”、鸡豆腐等为重点,推出有机生态美食养生餐饮、食疗药膳;以传统工艺为载体,规划建设了龙潭乡龙潭村南本傣族文化传承示范村、南屏镇曼连村高家寨彝族文化传承示范村、倚象镇营盘山苗族芦笙舞文化传承示范村、茶马古道遗址公园;以民族节庆大芦山青菜节、倚象镇“苗族花山节”、龙潭乡傣族“泼水节”等节庆展示少数民族文化,吸引外地旅客;以正在打造的城市湿地公园为重点,结合生态茶园改造,实施城市面山的野花工程,通过建设旅游环线、木栈道、自行车道等慢行系统,推进茶马古城·旅游小镇等旅游型城市综合体建设,形成城市与景区交融发展的格局;在思茅镇老爪箐、南屏镇大荒地、倚象镇营盘山、龙潭乡南本、云仙乡大芦山等乡(镇)村寨及城郊区村寨规划建设一批民宿客栈,逐渐形成以星级酒店、商务酒店为主体,以民宿客栈为补充的多层次住宿服务体系。
思茅区选择农村“小广场”和主要路段的院墙,以本地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为载体,制作“文化墙”,着力抓好村、组篮球场、陀螺场和会议室、科技图书室、文化娱乐室等“两场三室”文化活动阵地建设,积极开展“快乐广场”文化活动,提升了农村群众生活品质。举办了彝族大芦山青菜节、村(社区)趣味体育比赛、春节陀螺大赛、广场舞大赛等文体赛事。在6个乡(镇)建成了小型民族博物馆,对本地特色的生产生活用具、民族服饰、乐器等民族民间文化进行集中展示。注重民族传统古村落的保护,2014年南本村民小组被列为第一批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单。思茅镇平原村农家书屋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示范农家书屋”荣誉称号。
《思茅区特色文化为旅游添彩》相关参考资料:
思茅 旅游、特色文化旅游、思茅区、普洱 思茅、思茅 普洱茶、思茅 森林、思茅港镇、思茅山水铜业、思茅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