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思茅 > 下设单位 > 正文

打造平安普洱构建和谐边疆

发布日期:2016/4/20 22:04:13 浏览:

这从“孟连事件”到“孟连经验”,从“总结教训”到经验推广,云南省普洱市公安机关用了短短3年时间。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普洱市公安机关在上级公安部门和普洱市委市政府的支持指导下,结合自身实际,抓住机遇、不断创新,为普洱市的经济发展、民族和谐、边疆稳定奠定了良好的治安环境。

为了实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追求平安与和谐、幸福与尊严的新期盼,近年来,普洱市公安机关紧紧围绕“打造稳定的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治安秩序、锻造优秀的公安队伍”的思路,把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作为新时期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破解难题抓稳定、追赶超越谋发展、主动警务促跨越”的跨越式发展。如今,普洱市公安机关呈现出基层实力显著增强、基础建设全面加强、业务工作连上台阶、管理体制更加顺畅、警务效能明显提升、执法执勤不断规范、队伍形象日益改观的新面貌。

嬗变:

问题村变警民和谐村

随着普洱市改革和发展速度不断加快,重点工程建设、征地拆迁、移民安置、山林土地纠纷、企业改制、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等各类矛盾集中爆发,绿色产业发展与经济利益纠纷不断增多,涉及领域广、人数多、诉求多样,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触点增多、燃点降低,事件的关联性、敏感性、效仿性、对抗性增强。

2008年7月19日,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因胶农与企业的经济利益长期纠纷,引发了一起震惊全国的群体性社会安全突发事件。如何妥善处理好群体性事件,把社会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关乎少数民族和谐繁荣和边疆稳定的大局。

“7·19”事件发生后,普洱市公安机关痛定思痛,深刻总结了事件带来的惨痛教训,紧紧围绕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重点问题、重点领域、重点群体,建立群体性事件源头预防预警机制,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做到预警走在事发前、调处走在对立前、控制走在激化前,重视疏导化解、柔性维稳。

同时,普洱市公安机关狠抓民警执法思想、执法理念教育,组织公安民警深入开展群众工作,把群众当亲人,用真心真情排民忧、解民困、化民怨。

通过长期探索实践,普洱市公安机关沉淀出了一套对化解群体性社会矛盾行之有效的方法——“孟连经验”。在中央和云南省委省政府的肯定下,2011年10月,全国“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普洱召开,“孟连经验”开始向全国推广。

孟连县公安局则在巩固“孟连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由县公安局局长为主要责任人的工作机制,创新推出“爱民亲民为民”的警务活动,12名局党委成员分别挂钩联系全县6个乡镇,42名部门领导分别挂钩联系全县39个行政村和3个居委会,157名民警分别联系137个治安较为复杂的村民小组和20个重点单位。

以群众工作成效推动公安工作向前发展,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考量公安机关做群众工作的指标。孟连县公安局首先让民警从思想上打牢爱民意识,做到人民警察爱人民、人民警察为人民,突出本职业务,凸显为民形象。

孟连县勐梭村作为“孟连事件”的事发地,如今,有事没事,民警都会到村里来转转。这几年和警察接触多了,勐梭村的村民知道了民警们的名字,了解了他们的工作。村民与警察之间亲如家人,大家经常围在一起拉家常,有说有笑。随着“7·19”事件逐步从人们的记忆中褪去,“人民警察人民爱”的和谐景象出现在了这个少数民族村寨中。

创新:

保中国西南边陲一方净土

据普洱市公安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市毒品缴获量连年创新高,2011年至2013年,分别缴获毒品2.43吨、2.75吨、3.21吨,破案数、缴毒数连续5年在全省名列前茅;缴获易制毒化学品连续3年排名全省第一。

加强边境毒情调研、把握毒情变化,适时调整禁毒战略、创新缉毒战法、探索禁吸戒毒举措,是普洱市公安局党委禁毒工作的常态要求。

普洱市毗邻毒源地“金三角”地区,国境线长486千米,与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接壤,特殊的地理区位,决定了普洱既是打击毒品犯罪的前沿,也是毒品危害的重灾区。

为最大限度堵截毒品内流,减少毒品危害,普洱市公安机关探索建立了“全线布控、落地核查、重点突破、实时收网”的缉毒办案新思路,建立起多警种捆绑作战,跨区域、多部门合成作战的工作机制。禁毒部门采取固定与流动、定时与不定时、主要干支线与便道相结合等查缉方式,对边境通道和重要交通干线实行纵横交叉、水陆空邮相结合的多层布网、多线设卡、多点查缉工作,全方位、多通道查缉堵截毒品。

驻守昆曼大通道咽喉部位的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公安局警务站,是云南省禁毒的第6道防线,也是普洱市禁毒的最后一道防线。自2005年组建以来,共查获各类毒品刑事案件1400余起,缴获各类毒品1724千克。

多年来,为提升缉毒精准打击能力,全市公安禁毒部门积极探索创建了“跨境侦控、主动进攻”的打击毒品犯罪模式,2012年成功侦破了公安部目标案件,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十大缉毒精品案件之一;同年,侦破特大跨国贩毒案件,缴获毒品439.2千克,创历史新高,得到公安部、云南省公安厅的充分肯定。

据统计,普洱全市目前仍有吸毒人员4000余人,吸毒导致的各类社会问题依然突出。普洱市公安机关大胆创新戒毒工作方法,紧紧围绕“发展、保障、康复、安置”四个目标,在大力发展农村戒毒康复工作的同时,动员社会各界力量,鼓励民间企业开展戒毒康复工作,解决戒毒康复人员的就业安置问题。

受政策鼓励,目前,普洱重生关爱中心已入驻孟连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思茅区开办戒毒康复中心,中心采取“公司 戒毒康复场所”的生产模式,积极引进项目,组织学员开展种养殖业,进行科学技能培训,帮助学员恢复和增强回归社会的信心。

根据普洱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禁戒功能齐全、禁毒教育文化深厚、场所景观优美”工作思路,普洱市公安局对原普洱市公安机关强制隔离戒毒所进行改造,建设市戒毒康复中心。这一集戒毒、康复、医疗、培训、生活、就业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创新戒毒举措被称为“普洱模式”。

普洱模式的戒断巩固率达90以上。云南省委政法委书记孟苏铁和副省长尹建业到普洱调研禁毒工作时,曾对“普洱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

自2013年以来,全市共收戒吸毒人员2023人,完成省下达收戒任务数的107.1;安置就业3989人,就业安置率达60。

防范:

切实增强打防合力

为了打造“平安普洱”,普洱市公安机关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在全市构建“五个网络三个体系”立体化治安防控模式。通过建立机制、完善基础、整合资源,形成“党政推动、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治安防控格局。

在外界看来,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公安机关似乎把这一防控格局发挥到了极致。多年来,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管控一直是各级政府面临的“老大难”问题。全国精神病人强奸、伤人、纵火甚至杀人现象屡见不鲜。针对无就医条件又有暴力倾向的精神病患者,家属或地方政府往往采取用强制手段来限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身体自由。这种做法虽然保障了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却给患者带来了无尽的伤害。

镇沅县是主要由彝族、哈尼族、拉祜族组成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这里民风淳朴,相对于其他兄弟县区,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发案率并不高。而镇沅县统计在册的精神病人就有300多人,如果管控不好,这一特殊群体将对全县的社会治安构成威胁。

2008年2月1日,镇沅县田坝乡三合村的村民李明聪在家中与父母商量盖房问题时发生口角,李明聪突然捡起一根木棒砸向蹲在地上的父亲,将父亲打倒后,又拎起斧头将其父亲和母亲砍死。

李明聪被镇沅县公安局抓获归案后,办案民警在审讯过程中发现其举止行为异常,经普洱市精神病医院司法鉴定所司法鉴定,李明聪系无责任能力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刑法》规定,李明聪可不负刑事责任。也就是说,镇沅警方在接到鉴定结论后必须无条件放人。

法律不能违背,然而就在公安机关准备放人时,却遭到了部分三合村村民的抗议。李明聪父母均已被其砍死,唯一的一个姐姐已出嫁。因家庭并不富裕,姐姐根本无力承担起李明聪监护人的义务。

释放李明聪的消息传回村里,周边的村民们陷入了恐慌之中。为了从根本上杜绝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可能引发的悲剧,也为了更有效地帮助这一群体及其家庭,镇沅县公安局从李明聪案件中,积极探索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防控方式。

经过长期摸索,镇沅县公安局在镇沅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研究出台了一套“一关爱三落实四到位”管控救治模式。成立了由公安、卫生、民政、残联组成的精神病患者排查小组,对全县精神病人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家庭的作用,村委会、派出所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密切合作,按照“一人一策、一事件一策”的原则,层层明确乡(镇)、派出所、村组等基层组织逐户逐人面对面管控责任,推行乡(镇)分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村主任、派出所所长为主要责任人,村干部、片区民警为直接责任人的三级管控格局,确保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有人管、不脱管、不失控、管得住、管得好”。

对危险等级三级以上具有现实危害和暴力倾向的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镇沅县公安局将其纳入了重点管控范围,并将信息及时录入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信息平台,实行重点管控,逐一落实家庭、村干部、相关部门和管片民警“四级包保”责任。明确社区民警“周期化”监控措施,定期对精神病人进行回访见面,及时掌握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病情变化、行动情况、生活状态等信息。

县人民政府每年预算10万元经费作为精神病人管控救治金,家庭困难的,还可向县重性精神病救治领导小组申请给予补助,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则一律免费送医。

对一般精神病,采取居家服药,卫生部门定期巡诊的方式,无监护人或家属不愿意救治的,由乡(镇)、公安、卫生部门联合送治。截至目前,全县纳入公共卫生管理的重性精神病患者共18人,其中送安康医院救治10人,居家服药8人。李明聪被释放回家后,除每月能领取320元的低保外,村委会主任还会把免费提供的精神类药物定时发放到其手中。

生活有着落,治疗有保障,村民小组长、村主任、田坝乡派出所长、乡政府和县公安局领导分别成了李明聪的监护人和“责任人”,敦促村民不歧视、不刺激,为李明聪营造了一个利于康复的生活环境。邻居则成为了掌握李明聪病情的动态信息员。

7月30日,当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在三合村见到李明聪时,吃过早饭的他正在自家门前的空地上

[1] [2] 下一页

最新下设单位
  • 【走进基层党组织】思茅区倒生根社区党总支创新方式06-25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免注册快速登录和讯财经端注册个人门户消息通知公告0钱包设置投资学院财道社区理财客名家直播宝和金融放心保炒股大赛期货大赛和讯通【走进基层党组织】……

  • 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协议管理向乡(镇)基层延伸06-13

    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实施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后,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被全面纳入医保定点服务机构管理。面对点多面广、医保信息系统还未能在村级全覆盖、村卫生室多采用手……

  • 普洱市:文明城市创建为民惠民利民06-11

    普洱市以市民的需求和期盼为出发点,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带来的的变化。首页要闻看云南原创政务图片网视财经热点健康娱乐旅游民族教育企业专题舆情论坛服务州……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