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普洱市商务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省商务厅有力指导下,紧紧围绕国家加大沿边对外开放和支持云南加快实施“桥头堡”建设、普洱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等战略机遇,从“扩消费、促外贸、稳增长、惠民生”入手,克服了国内宏观经济环境总体偏紧,经济结构调整升级步伐加大,周边国家政策环境复杂多变,外贸进出口贸易增幅放缓,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疲软等不利因素影响,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全力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全市呈现出社会消费稳步增长,对外贸易企稳回升,对外交流日益活跃,商务经济运行健康向好势头。一、2014年商务经济发展情况(一)市场体系不断完善,社会消费稳步增长。加快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实施了景东安定鼠街、景东漫湾、江城整董、思茅六顺4个集贸市场建设,协调推进思茅石膏箐、澜沧锰矿2个加油站点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376万元,农村市场建设得到加强,农家店乡镇覆盖率达100,村级覆盖率达82,农村消费能力不断提高。积极推进新型商业业态的发展,支持商业连锁经营、商品配送体系建设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加快推进“农超对接”、“农市对接”,畅通市场供需渠道。全面落实国家、省消费促进政策,协调服务8户餐饮零售企业完成升限申报工作,确保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快速增长。2014年,可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亿元,同比增长13,完成省、市下达目标任务的100。(二)规范市场经营管理,提高市场保供能力。认真抓好商务领域的食品安全工作,加强生猪屠宰行业管理和酒类流通领域专项整治行动,积极开展商务领域“诚信”经营活动,推进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登记备案制度和零售商向供应商违规收取费用清理工作,协调相关部门深入推进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整治工作,不断加强二手车市场、再生资源行业和餐饮行业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市场交易秩序,为扩大消费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和分析,抓好保障日用生活必需品和成品油等重要物资供应,确保全市供需总体保持平衡。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在宁洱遭受“威马逊”台风造成的暴雨洪灾和景谷“10.07”地震时,我局及时启动一级响应,协调应急企业累计向灾区调配成品油2088吨、大米500吨、食用油2万桶、瓶装水2040件、水管3600米、彩布条8000件、棉被10000床、方便面153件,圆满完成灾区市场保供任务。(三)提高贸易便利水平,促进外贸稳步增长。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贸易促进政策,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整顿和规范进出口环节经营性服务和收费,免收2014年度出口商品法规费用、减少出口法检商品种类,将建材、机电、电池、车辆、鞋子、水泥、无烟煤、变压器更改为非法检商品,免收法检费用644773元,其中:边境贸易15073元,边民互市629700元。加大对有订单、有效益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资金扶持,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累计申报外贸补助资金167万元,贴息贷款41530万元,计划提供融资担保资金197.56万元,安排保险扶持资金30万元。不断创新和完善贸易平台,加快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开展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促进对外贸易快速增长。2014年,全市跨境人民币结算5.76亿元,其中,进口付汇5.4亿元,出口收汇0.36亿元;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7.61亿美元,增长44.2,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的127、市年初计划任务的124。其中:出口2.89亿美元,增长61.1;进口4.73亿美元,增长35.5。(四)对外合作步伐加快,外经工作成效明显。加强与老挝、缅甸的会晤磋商,提高对外经企业的服务水平,加快“走出去”步伐。目前,我市外经企业已发展到44户,境外替代种植总面积达到105万亩。2014年,完成下达替代项下进出口指标75720吨,外经发展势头向好,不断推动外贸持续快速增长。(五)产业调整步伐加快,利用外资回落明显。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我市产业调整步伐加快,人口红利不再,土地、环保等产业投资成本上升,利用外资呈现回落趋势明显。2014年,全市新增外资企业2户,利用外资444.5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2071万美元下降96.3。累计外商投资企业84户,累计利用达到7.68亿美元。(六)边合区建设加快推进,口岸流量快速增长。积极做好孟连(勐阿)边合区国家立项申报工作,加快推进边合区开发建设,勐阿国际商贸区、高档红木家具加工厂、“一关两检”生活区、国门改造等建设项目进展顺利,累计完成投资4600万元。逐步建立健全孟连口岸管理机制,不断规范边合区车辆出入境管理,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加快推进勐康口岸二期查验货场工程及边防检查站、江城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生活区等项目前期工作,认真抓好龙富口岸规划,协调开展中老十层大山通道开通申报工作,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2014年,全市出入境人员127.22万人次,同比增长19;出入境交通工具27.60万辆次,同比增长12;出入境货物43.69万吨,同比增长16;出入境货值5.79亿美元,同比增长61。(七)会展质量提档升级,平台建设再创佳绩。积极发挥贸促会的作用,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会展经济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今年以来,我市组织企业参加了越南2014年西北—奠边国际商贸交易会、莱州国际贸易交易会、第十届食品博览会(成都)、2014年中国(长沙)国际食品展览会、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2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展洽活动,成功举办了普洱市第二届边境经济交易会,吸引了越南、老挝、泰国等周边国家和国内的406户企业商户参展,签订招商引资项目6个,协议投资8.35亿元,国内外交流合作平台更加宽阔。(八)切实推进作风建设,构筑新型商务人才队伍。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存在的“四风”问题进行认真的剖析和整改,强化内部管理,建立了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工作机制,全市商务系统党员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得到明显的转变,商务队伍政治素养、业务水平和工作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廉洁从政意识不断增强,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日渐浓厚,干部职工精神面貌转变明显,被评为思茅区第十八批区级文明单位,为全市商务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居民消费持续增长乏力。一是受家电下乡、摩托车下乡等消费促进政策退出,新的刺激政策尚未出台的影响,家电、农机具、摩托车和小型汽车等在农村市场的消费出现不同程度回落;二是由于受公务消费的整治工作的影响,餐饮、酒店、娱乐等行业正面临转型升级,经营收入增速放缓;三是随着网络购物和大型品牌连锁零售企业的快速发展,居民购买力外流现象日益突出,也间接影响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四是我市目前新的消费热点尚示形成,而传统消费市场趋于饱和,增长乏力;五是受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和大宗农副产品价格下滑等因素的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增幅收窄,购买力增长空间受限,中低收入群体消费信心不足,制约着消费的持续增长。(二)外贸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今年上半年,我市外贸进出口数据停滞不前的原因主要是受2012年翘尾调控因素的影响(2013年1月承接上年百货出口4500万美元,形成2013年外贸进出口高开高走、2014年低开高走态势)。扣除翘尾因素,外贸进出口实际保持平稳增长,尤其是9月份以来,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但从总体看,今年我市外贸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比较多,完成目标任务的难度比较大。一是我市周边均属于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或地区,与我市的贸易逆差较大,进口产品多为矿石、木材、果蔬、粮食作物等资源性产品,近年来缅甸、老挝逐渐限制木材、矿石等原材料的直接出口,导致进口量增幅受限。二是国内经济增长总体呈下行趋势,对金属矿、无烟煤等工业原料需求减弱,价格走低,进口增长空间受限。三是我市的外经贸企业普遍实力较弱,融资难、融资成本高,抵抗风险能力低,难以适应日渐恶劣的国际市场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四是受去年底霜冻影响,咖啡产量大幅下滑,出口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两成多,影响了我市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三)外资发展形势严峻。受国际资本市场流动和我国产业转型、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利用外资的瓶颈开始显现,主要是投资要素成本上升,劳动力、建设用地、环境保护等建设运营成本上升较快,产品价格竞争力不强,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日渐减弱;以此同时,由于国内政策环境偏紧,受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过剩产能和房地产调控等政策的影响,外资投资领域变窄,发展势头明显减弱,严重制约了我市招商引资和吸引外资工作的发展。三、2015年的工作要点2015年,商务工作主要预期发展目标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4亿元,增长10。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8.45亿美元,增长11。要完成上述预期目标,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一)抓好市场体系建设管理,重点培育建设特色专业市场。继续抓好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景谷、澜沧灾后农集贸市场恢复重建和新建工作。积极培育建设特色专业市场,做好特色专业市场建设调研和项目储备,协调推进孟连珠宝玉石和红木交易市场、日用百货批发市场、五金机电及矿山机械专业市场和普洱国际大茶都建设、普洱市农产品交易及结算中心建设等项目前期工作,落实项目建设条件,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健全和完善市场应急保供机制,扩大市场应急保供网点建设,加快推进成品油储备中心建设,进一步提高市场应急保供能力。加大对食品、药品、酒类等流通领域的清理整顿力度,确保食品、药品、酒类安全。(二)抓好商务物流建设,重点抓好物流中心建设。加快建设政府电子商务平台体系,鼓励企业发展电商业务,支持建设区域电子商务中心。加快构建商贸流通服务体系,协调加快普洱北部综合物流园、普洱市刀官寨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推进普洱山城市广场建设、东盟国际商业中心(城)建设等项目前期工作,促进一批带动大、辐射广的物流龙头项目落地实施,逐步壮大物流产业。鼓励物流企业开展国际物流、跨州(市)出省货运业务。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连锁企业,发展批零连锁店、配送店、专卖店,创新零售业态,推进零售业转型升级。继续推进“农市对接”、“农超对接”,拓宽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形成物流顺畅、商贸繁荣、市场健全、特色鲜明的商贸物流体系。(三)抓好扩大对外开放工作,重点推进勐阿边合区建设。健全和完善孟连(勐阿)边合区管理机构,加快推进设立孟连(勐阿)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申报工作。加大边合区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特色集镇建设,完善口岸集镇功能和配套服务功能,争取将边合区设立为海关特殊监管区。推进边合区体制机制创新,争取国家、省更多优惠政策在边合区实施。加快培育边合区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在边合区发展锡矿精加工和农产品、畜牧产品深加工,逐步做大做强边境贸易加工业。(四)抓好涉外产业培育,重点推进优势进出口基地建设。全面贯彻执行《关于加强对外开放工作的意见》,进一步落实国家、省、市贸易便利化政策,协调推进茶叶、咖啡、松香、渔业出口基地和特色有机果蔬及食品进出口基地建设。积极争取政策、资金帮助企业发展,用好用活外贸区域协调发展资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和出口信用保险等外贸促进政策,扶持外贸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五)抓好“走出去、引进来”工作,重点发展边境贸易加工业。加强与省商务厅和口岸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快推进外资审批制度改革。加大对矿石、原木等资源性产品、农副产品的进口,积极寻求发展橡胶、矿石精深加工、鞋帽纺织、五金机电、畜牧产品、农副产品等边境贸易加工业,推动沿边区位优势向对外开放优势转变,资源优势向产业发展优势转变。积极推动替代种植产品进口和替代种植项下产品出口工作,加快“走出去”步伐。拓展“走出去”领域,创新和搭建经贸交流新平台,不断推动与老挝、缅甸、越南等周边国家或地区开展文教、卫生、林业、农业、矿业、电力等方面的合作。加强替代企业管理,完善替代项目审批手续,抓好老挝两个示范项目建设管理工作。(六)抓好口岸基础设施,重点推进交通互联互通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把普洱市纳入“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中新经济走廊规划建设的重要战略支点,支持普洱建设昆曼国际大通道至缅甸、至老挝的支线,强化对东南亚、南亚国家的贸易辐射。优化口岸规划布局,积极争取将龙富口岸建设纳入国家“十三五”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