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思茅 > 资讯杂谈 > 正文

【我为群众办实事】人象和谐的探索在普洱思茅又开新篇章

发布日期:2023/1/11 18:28:01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2-12-25

2021年,云南亚洲象北上南归吸引了全世界目光,普洱市思茅区作为亚洲象迁徙的重要通道和主要栖息地之一,人象和谐司法工作开展受到持续关注。思茅区人民法院通过设立“人象和谐法律服务点”,探索形成了司法诉源治理与环境资源保护和谐共生创新模式。

亚洲象群(摄于2021年5月10日)。思茅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围绕需求和问题搭平台司法服务提供新助力

据统计,全国现存亚洲象数量约300余头,其中近三分之二常年栖息在普洱市,仅思茅区境内就有4个象群、3头独象共119头亚洲象,活动区域涉及思茅区6个乡镇128个村民小组,2.3万余名村民与野生亚洲象相伴。

思茅区法院通过调研梳理出群众反映较多、容易引发人象矛盾纠纷的三种情况,建立解纷机制,把司法服务延伸到基层群众,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切实维护村民权益、推动亚洲象保护,2022年3月,思茅区法院依托思茅港人民法庭,在六顺镇南邦河村委会勐主寨的“亚洲象繁育中心”驻地,挂牌成立了全国首家“人象和谐法律服务点”,搭建起一站式调解工作平台,形成多部门协调联动化解矛盾纠纷合力,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用、平台共建,以司法力量助推人象和谐,打开了基层治理新局面。“人象和谐法律服务点”的设立标志着普洱市思茅区人象矛盾纠纷化解进入法治绿色通道,是诉源治理与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的生动实践。

亚洲象林间觅食(摄于2021年6月20日)。思茅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强化协同和宣传聚合力取得源头治理新成效

“人象和谐法律服务点”依托思茅港法庭,整合当地检察院、司法局等部门及保险行业协会、保险公司社会调解力量,形成多元解纷合力,实现定损、分流、指导、化解、调解、司法确认、长效机制等全流程线上线下联动调处办理,推动形成矛盾纠纷共建共治共享的源头化解机制,有效实现诉源减量。通过构建人象和谐解纷流程图,切实规范了纠纷化解制度,为在源头解决矛盾纠纷提供了完善的机制和具体的方法。

在“人象和谐法律服务点”挂牌成立后,思茅区法院梳理出了86户农户的34万余元保险损失补偿款,并当场兑付;指派8名干警进驻六顺镇8个村委会,助力思茅港法庭梳理出涉及328户农户60余万元保险补偿款进行兑现。“人象和谐法律服务点”在政府部门、保险公司和农户三方之间建立起了沟通协调、一站式调解的工作平台。

依托“人象和谐法律服务点”的建立,思茅区法院围绕思茅港镇茨竹林村老安寨古树茶和芒坝“鹦鹉村”两个生态特色村寨的生态保护需求,在人象和谐法律服务工作的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司法服务职能,积极与思茅港镇党委、政府协调联动,签订了《思茅港镇老安寨古树茶与芒坝“鹦鹉村”司法服务协议》。该协议在已建立“人象和谐法律服务点”基础上,将诉源治理、环境资源审判和司法服务工作,以点到面进一步推进和铺开。

思茅区法院挂牌“人象和谐法律服务点”(摄于11月7日)。思茅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围绕创新融合发展建机制实现法院工作新突破

思茅区法院以特色人民法庭亮点打造为抓手,切实提升司法服务与生态环境保护品质。以“人象和谐法律服务”为切入点,建立人象和谐联动机制,加强专门化制度建设,组建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审判团队,进一步整合司法资源,全面提升环境资源审判专业化水平,为更好地实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贡献司法力量;建立人象和谐工作沟通协作长效机制,由思茅港法庭负责联系各联动单位,每季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沟通人象纠纷调解工作推进情况,对实际工作中存在问题进行探讨,总结梳理调解经验,进一步规范完善辖区诉源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以司法力量助推人象和谐诉源治理,打开环境保护治理新局面。

亚洲象群(摄于2021年5月10日)。思茅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思茅区法院通过设立“人象和谐法律服务点”,凝聚多部门资源与力量,主动融入基层治理体系,不断深化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形成了加强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的有益实践经验,积极倡导“让司法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让群众有温暖、有遵循、有保障”,从前端服务保障“两个需求”,既有效节省了司法资源,也赢得了党委政府和老百姓的赞誉。

原标题:《【我为群众办实事】人象和谐的探索在普洱思茅又开新篇章》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最新资讯杂谈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